山东寿光丽林农业科技网
佛学入门
首页 > 佛学入门 > 浏览文章

什么是佛教说的“虚空无为”

(编辑:真实不虚 日期:2018年11月02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什么是佛教说的“虚空无为”今此六法,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所造作,故曰无为。

  文/大象梵学图书馆

  前面的内容,心法啊,心所法啊,色法啊,心不响应行法啊,我们都学完了,前面的内容呢,统共有四大类94个法,合起来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大类,就叫作“有为法”,那么百法呢,最后还有六个,叫做“无为法”,《百法明门论》中的内容说:

  《百法明门论》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那么,什么叫“无为法”呢?我们知道,许多老道也是讲“无为”的对舛错?古代的人还说当个皇帝也要“无为而治”,才是很高明的,对舛错?那我们佛法里面所说的“无为法”是咋回事呢?我们不能本身瞎琢磨,也不能去听老道的诠释,我们得看看经论和祖师们的说法,我们先看一下窥基大师的诠释,是这么说的:

  言无为者,是前四位真实之性,故云识实性也。以六位心所,则识之响应;十一色法,乃识之所缘;不响应行,即识之分位,识是其体;是故总云识实性也。

  而有六种,谓之无为者。为,作也,曩昔九十四种乃生灭之法,皆有造作故属有为。今此六法,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所造作,故曰无为。

  窥基大师说,什么是无为法呢,前面的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响应行法这四大类94个法都是有为法,那么无为法呢,是这些有为法的“真实之性”。我们前面讲过“四重出体”,最后一重叫做“摄相归性”,大家还记得吧?就是说,有为法是相,无为法是性,有为法终归是要破遣的,破遣之后才是真正的证诸法实性。这个相和性啊,其实照旧一重假和实的关系,有为法相对于无为法来说,是假安立的虚妄分别的相,而无为法是真如实相,是真实的性。

  我们讲“唯识”的意思是“唯有识”,就是说一法切都是围绕“识”睁开的,核心有八个识,叫八个心王。百法中八个心王以外的其他几大类,都是围绕八识来阐述的。心所法分为六类共五十一个,这些是跟心王响应的,叫“识之响应”;色法是心识所缘的对象,十一个色法是识去熟悉的对象,所以叫“识之所缘”;不响应行法是色、心、心所三个的分位假立,而所谓的心所法和色法,也无非是识的展现,所以心不响应行法呢,可以称作是“识之分位”。

  后面继承说,“是故总云识实性也”,什么意思呢,这里是说,无为法是识的真实之性,为什么“总云”呢?总就是把前面四种法都包括进来,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响应行法这四种法都是围绕识睁开的,窥基大师有两句话说,“摄有为法之主为赖耶,摄无为法之主为真如,”所曩昔面四大类的有为法,归根结底都是心识运动而已,所以“总云识实性”,也就是说,无为法是是识的实性,也就是整个的这四类有为法的实性。由于前面说了,心所法是识的响应,色法是识的所缘,不响应行法是识的分位,终归都是识的展现。

  后面继承说,无为法有六种,整个我们后面会分别去学。然后呢,后面说,“为”是啥意思?就是“作”的意思,这个“作”是造作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法是必要各种因缘和合才能产生的,就是叫“有造作”,就是“有为”。曩昔九十四种乃生灭之法,皆有造作故属有为。”这句是说,前面的94个有为法,都是生灭之法,都是有因缘和合造作而生的,所以叫有为法。那么“无为”呢,就是不待造作的意思,也就是“无作之法”。这个“作”的意思肯定要理解清楚,是造作之意,不要理解成“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当然这个“作”也是造作,不过在涵义上没那么大。

  后面说,“寂寞冲虚,湛然常住”,这几个字比较有中国特色,这里的“寂寞”跟我们如今人理解的意思可不一样,在古汉语中,寂寞最早是指空虚无物,什么都没有,“冲虚”呢,是充满了虚空,什么东西是既没法被熟悉又充满了虚空的呢?那就只能是“道”了。“湛然常住”,就是很清亮很幽静的就那么恒常的保持着。这都是比较中国化的描述,古人借助这些来让当时的人对无为法的特点理解的更清楚一些,但是我们如今的人,可能就反而觉得越难理解了。

  最后还有一句话说,“无所造作,名曰无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为法,都是有生有灭的,对舛错?包括阿赖耶识,最后都是要转成大圆镜智的,而且呢,前面这些有为法的生起呢,都是要有各种因缘各种条件的,必要各种因缘条件才能产生,才能存在,这就叫做“有所造作”,反之呢,有的法呢,它的存在是不必要因缘和条件聚合的,它是法尔如是的,原本就那么个样子,就那么“湛然常住”在那里,那么这就叫做“无所造作”,由于无所造作,所以就叫做无为法,我们前面说过,“为”就是造作的意思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