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句 后 意
唐·香严智闲
书出语多虚,虚中带有无。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
著者小传:
香严智闲(?·~898),唐代名僧,青州(山东益都)人。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裕禅师。不契,泣涕辞去。偶于山中艾草,瓦砾击林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天。香严禅师:生性严谨,语喜简直,有偈颂二百余首,流传于世。
“书出语多虚”,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由于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虚中带有无”,读书之人,可以从书中”有”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无”的方面去联想和发挥,即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也可以在字外去领会作者的用意。正如《金刚经》所云:“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书前即指字外或言外。学者不可执着于书中字面意思,而应会得其“言外之意”。《庄子》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限”。假如能够领悟到书前之意,即得环中,觅得真髓,天然放却思维的“意中珠”,自满忘言了。读书如此,学禅如此,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文/大安法师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
念佛人都想达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文/大安法师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
第0150部~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一卷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相续解脱地波罗蜜了义经如相续解脱经说。观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