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宣化上人(二)(8)
「及余无量灾难凌辱」:及,当个「到」字讲。乃至于,其余种种犯罪的行为,种种的惩罚。无量灾难,至于其余的,或者天灾、人祸、种种的意外。凌,就是被人家来欺凌。辱,就是污辱、羞辱,令你没有面子,这种凌辱。「悲愁煎逼」:又悲哀忧愁,就好象在那个火锅里头那么煎,来逼迫,那么样子,很难受的。「身心受苦」:身也受苦了,心也受苦了,身心都得不到自在了。
那么这时候,「若闻我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发愿说,在这个困苦艰难、危险万状的时候,他若能听见我这佛的名号,「以我福德」:以我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和「威神力故」:和这个大威神的力量,「皆得解脱」:这一切前边所说的种种灾难,都能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了。「一切忧苦」:那么一切忧苦也都没有了,就离苦得乐了。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还没有开悟,没有证果,而他发大菩提心,发大愿力。这愿力有十二条大愿,现在这个文当第十一条。这一条「第十一大愿」他说,「愿我来世」:等到我来世,「得菩提时」: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假设这个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众生、一切的有情。有血有气的众生,都叫有情。那么这一切众生,「饥渴所恼」:他们或者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水喝,或者有饭他们也不能吃,或者有水他们也不能喝。
「为求食故」:他为着想满足他的食欲,想要找饭吃,想要找水喝,所以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因为他自己饿得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他就发狂了。于是乎,就不择手段去,或者抢、或者偷、或者杀人,夺取人的财物,饱足自己的饥渴。所以造诸恶业,就不择手段造出种种的恶业。那怎么办呢?
「得闻我名」:他如果能听到我这个成佛的名号,「专念受持」:他专心致志的、专一其心而诵念我的名号,受之于身,行之于心,持之于心,受持我这个名号。「我当先以上妙饮食」:我在这时候,就化出来种种的上妙饮食,最好吃的这个东西,「饱足其身」:令他的身体得到饱暖,没有痛苦了。「后以法味」:然后我再给他讲说佛法,给他吃这无上佛法的妙味,「毕竟安乐」:毕竟他得到安乐了,「而建立之」:而成就这种的功德,满足他所求的饮食。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得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定也经过这种贫穷困苦,所以他就发愿,愿意解除一切众生的贫穷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愿」就说,「愿我来世」:我发愿等到我来生,「得菩提时」:我成佛的那时候,「若诸有情」:所以世间一切有情,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民族,都包括在内。
「贫无衣服」:贫穷没有衣服穿,当然也就没有饭吃了。前边那是没有饭吃,还没到没有衣服穿的时候,现在连衣服也没有了。既没有饭吃,又没有衣服穿,所以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有蚊虫,又有这种其他咬人的虫蚁之类。寒热,天冷的时候,没有衣服御寒;天热的时候,没有衣服来遮暑。「昼夜逼恼」:白天晚间都是这样地煎逼苦恼,不能解决这个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得闻我名」:那么他若能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号的话,「专念受持」:主要是在这一句,要「专念受持」;不是光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你也不受持、不专念。专就是专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受是受之于心,持是持之于身,也就是念兹在兹的,朝于斯、夕于斯,常常专一其心来用功,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如其所好」:那么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满愿,遂心如意了,你想什么就得到什么。「即得种种」:就得到种种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亦得一切」:不单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宝庄严具」:用七宝所造成的这种种的玩具,你所欢喜的都得到了。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就譬如「华鬘涂香」:华鬘,就是用花做的一个环——花环,是用来庄严的。这种花环是用七宝所造成的——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的。涂香,就是最名贵的一种香,以它来供养佛。「鼓乐」:或者种种的音乐,「众伎」:种种的技能。「随心所玩」:心里所欢喜要玩的这种陈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满足」:求什么得到什么,遂心满愿,不会求不到的。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常地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五台山做为他的道场。中国五台山,在这《华严经》上,也读到过。
那么现在这《药师经》,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大的愿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具足大智慧,然后才能了解药师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智慧。那么释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说:「文殊师利!」
「是为彼世尊」:彼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是佛的十号之一。那么他的名号呢?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这位佛的名号。「应正等觉」:应正等觉也是佛的十号之一。「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这位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发的这十二种微妙上愿,虽然是不多,可是一切众生的问题,都包括在内了。无论你是苦、乐、智、愚,都包括在这个愿力里边,皆得度脱,所以这叫上愿。上是没有比这个再更重要的,所以是很重要的大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复次,曼殊室利」: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文殊师利,说:文殊师利啊!我再给你往详细来说一遍。「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是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在没成佛之前,「行菩萨道时」: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正在修道的期间,「所发大愿」:他所发的这种大愿,「及彼佛土」:和东方这个琉璃世界,「功德庄严」: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功德和他这个国土的庄严,「我若一劫」:我假设用一劫的时间来讲说,「若一劫余」:或者再比一个大劫还多,那么长的时间,「说不能尽」:我没有法子把它说完了。
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
一般人念这个「差别」都念差彳丫cha(插音)别,这个字不读差彳丫cha(插音),应该读差 ㄘc(疵音)。差别嘛,也就是当分别讲。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