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丽林农业科技网欢迎您
卖蔬菜种子的网站-山东寿光丽林农业科技网
种植技术

辣椒疫病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

时间:2014年09月07日信息来源:寿光丽林农业科技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辣椒疫病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

           辣椒疫病(PepperPhytophthoraBlight)是辣椒生产上一种世界性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紧张制约着辣椒生产。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中国最早于1940年报道此病在江苏发生,此后陆续有相干报道,且体现为逐年加重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和露地普遍发生,弄清其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制订有用的防治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1        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eonian)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各部位均可发病。

1.1    幼苗症状幼苗发病体现为立枯状,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茎倒伏,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最后枯萎死亡(彩色图版1、2)。

1.2    成株期的根部症状根腐型烂根,须根少且易断,主根、侧根及须根的表皮易剥离,木质部变为淡褐色(彩色图版3);茎基部腐烂(彩色图版4),形成水渍状或环绕茎基部的病斑,表皮组织疏松易剥离,木质部变色(李宝聚等,2008)。温室、大棚及露地的辣椒种植中,尤以根腐型疫病发生最普遍(彩色图版5)。

1.3    成株期的叶片、果实症状泥土中的病原菌通过雨水飞溅到叶片上,或发病果实、叶片上的孢子直接飞落到叶片上引起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cm,边缘黄绿色,中间暗褐色,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层(彩色图版6)。植株上的病原菌通过维管束体系侵染果实,多从果柄部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敏捷变褐(彩色图版7),全果腐烂,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白色紧密霉层(彩色图版8),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敏捷凋萎。果实发病初期仅体现为果肉腐烂,表皮不破裂也不变形,最后脱落。如遇晴天,果实变成暗绿色干果,挂于枝上,果内有白色菌丝和孢子囊(彩色图版9)。

2        初侵染来源

2.1    种子带菌我们采用辣椒疫霉菌胎座注射法对辣椒果实进行处理,于接种后对带菌种子的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辣椒种子感染疫霉菌后,活力降落,导致发芽率降低。疫病种子发芽后播种于泥土中,会有一部分不能出土,腐烂在泥土中,成为昔时或翌年的病残体;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长阶段会持续地发生疫病,因此认为带菌种子是辣椒疫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另外,我们进行了辣椒疫病的体系侵染试验,辣椒植株在茎部人工接种后,病原菌会沿着维管束进行双向侵染,之后植株发病萎蔫。将发病植株上的果实剖开,能观察到种子上布满白色的菌丝,经显微镜镜检,鉴定效果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同时,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辣椒种子进行检测,能星散到辣椒疫霉菌。此试验注解泥土中的病原菌,通过茎基部传播到植株上,再通过维管束传播到果实的种子上,导致种子带菌。

2.2    泥土带菌我们采用辣椒疫霉菌人工拌土法对泥土进行处理,于接种后对菌土中莳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以及泥土中病原菌的存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辣椒植株在带菌泥土中会持续发病,直到定植4个月时,植株发病才处于稳固,此时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泥土中的病原菌进行诱集检测,能星散到辣椒疫霉菌,因此认为带菌泥土也是辣椒疫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2.3    泥土中的病残体病原菌可随病残体在泥土中长时间存活,越冬后的病原菌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便可萌发进行初侵染。

2.4    苗木带病幼苗远距离调运是无病地区的重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3        传播途径

3.1    雨水和浇灌水传播泥土中的病原菌以及病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都可借雨水飞溅到底部的叶片而传播到其他辣椒植株上。泥土中的病原菌也可随浇灌水在田间进行传播。

3.2    气流传播发病植株上的孢子囊可随气流在田间进行传播。

3.3    农事操作传播农事操作人员在发病田块行走后携带病残体、病土以及发病植株上的孢子囊,传播到本田块或其他田块。用于翻地等的一些农机具也可以传播病原菌,在一些辣椒疫病多发的田块,泥土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农事操作人员在积累大量病原菌的田块进行操作后,没有对农具消毒,再到无病原菌或病原菌少的田块进行农事操作,病原菌便随着农具带到了相对健康的田块。

4        检测技术

4.1    选择性培养基检测技术国内外星散辣椒疫霉菌时侧重点在于使用选择性培养基(Larkinetal.,1995),其行使病原菌耐营养贫乏的原理,在知足病原菌生长的基础上尽量简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以造成一种营养贫乏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杂菌的生长受到肯定的克制,而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影响不大。选择性培养基内还加入了克制杂菌生长的化学药剂,如克制细菌生长的各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等)和克制真菌生长的各种杀菌剂(五氯硝基苯等)。我们配制了辣椒疫霉菌的专性选择性培养基,其配方为:匹马霉素10mg、氨苄青霉素250mg、利福平10mg、五氯硝基苯100mg、恶霉灵100mg、多菌灵10mg,可有用地从病株不同部位的组织、带菌泥土和辣椒疫病种子中星散出辣椒疫霉菌(表1)。

4.2    免疫学检测技术近十几年来免疫学技术在病原菌的检测方面发展较快,表现了常规方法所不具有的好处:①简单、快速、正确、灵敏;②可检测未表现症状时的病原菌;③可检测症状不典型或与其他病原菌复合侵染时的情况;④可定量检测病原菌;⑤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⑥可制成试剂盒。因此,在田间进行检测诊断时,无需对病原菌进行星散即可进行正确、快速的检测。

辣椒疫病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

           我们运用免疫学技术,建立了检测辣椒疫霉的间接ELISA(I-ELISA)和斑点ELISA(Dot-ELISA)方法。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稳固性好、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田间现实检测。

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近年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已被成功地用于检测和鉴定病原菌。其中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中,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已被证实是简单且可靠的技术,用于量化病毒、细菌、真菌和卵菌植物病原菌,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病原菌检测。

           我们建立的Real-timePCR方法可以成功地用于定量检测辣椒种子中的疫霉菌。对模仿的不同带菌率的种子进行检测时,能够定量检测其带菌率为1/105。

5         防治技术

           针对上述辣椒疫病的初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温室大棚及露地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订响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更好地防止辣椒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①针对种子传播,可采取播前种子消毒。采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小时,掏出用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可有用降低种子带菌率。

           ②针对泥土以及泥土中病残体的传播,可采取泥土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6~8月)气温达35℃以上时,每667m2施入切碎的麦秸或稻草500kg及有机肥5000kg左右,然后翻地、灌水、覆膜,再盖严棚膜,密闭15~20天。有条件的可采用石灰氮进行泥土消毒。另可采取泥土浸泡消毒,即做畦灌水,浸泡泥土20天以上。

           ③针对苗木传播,可在定植之前用药剂喷淋辣椒植株,杜绝带菌苗定植。

           ④针对浇灌水传播,可采用高畦种植,防止辣椒茎基部被淹;针对雨水反溅传播,可采用行间覆膜,膜下滴灌,削减辣椒茎基部叶片与水直接接触。

           ⑤针对农事操作的传播,田间若有病株,肯定要等露水下去后再进行农事操作,农事人员在运动完毕后,应及时对衣服、鞋子及农具等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无病田块。

           ⑥针对田间病株的传播,应及时消灭中间病株,并进行药剂控制。我们行使28种杀菌剂进行了辣椒疫病的离体和活体药剂筛选。试验效果注解,选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结果明显,可在发病初期用药剂喷淋植株茎基部和地表,能有用防止初侵染。辣椒生长中后期可采用药剂灌根进行防治,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灌根,每株50mL,每隔15~20天施药1次,连施2次,能有用防止再侵染。

最好的大果形黄皮辣椒种子-椒斗士!

免责声明:寿光丽林农业科技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建议。如阅读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菜园编辑:菜园)
  • 藏南桃花源记

我有话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销蔬菜种子
 
QQ在线咨询
售前热线
0536-5269877
站长电话
1565367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