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释义(二)(9)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药师佛在因地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开悟之前发的愿,愿将来我能证得菩提的时候,如果有情众生喝不到水,吃不上饭时,因为吃不饱喝不好就会生烦恼。就像我在香山的时候,我烦恼得很,饭吃不饱浑身没有力气,一闭眼再睁眼就是满天的星光,星光灿烂。还有在禅定刚出定时,不愿动弹,也被饥渴所恼,要有点水有点饭,体力就非常好。
『为求食故。造诸恶业。』为了满足食欲,去偷去抢而造恶业。大家知道饿的时候,心是发慌的。被饿和渴所烦恼的时候会有求吃饭的欲望,会驱使自己去偷抢。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修行人身上的。比如一个人在深山里修行,饿得实在撑不住的情况下,又没人同情,给送点吃的来,也可能会去偷去抢。从这大家要明白一种因果。这个因果是,这人上一辈子很傲慢,别人来请法,他对人家不理不睬高高在上,并说些不好听的话,这一世化缘,人家就会不理他,这都是因果。
大家修行学佛法,学大道法,要打开自己的智慧明白因果。我在很多时候,碰到要饭的,多少我都给一点,给他们一点是增加自己的福报,如果自己有一天挨饿了,没人给就坏了,那样的话自己就得去偷去抢。换位思考,想到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会伸手去帮助别人。老想自己没有困难,万事不求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帮助,那自己的因果就麻烦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帮助的。帮助别人的同时就在结善缘,好的坏的都帮,善缘就结上了,这样自己的恶缘就非常少,是非也会随之而就少。
我说这些话是让大家多培养一些福报,给自己多种善根,不要结恶缘。举手之劳的事情要做好,不要去搞什么是是非非,看见要饭的说:他是假的,不应该同情他的。如果是以同情心给他一点吃的或是给他一点钱,是给他接了个法缘,然后让他念阿弥陀佛。用这种智慧来考虑问题,心量就大了,智慧就打开了。
举手之劳,这是一个大乘人必须要做的,因为修大乘就是在走人道。如果人道走不好,学佛都是假的。儒家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在家不孝顺父母不礼敬兄妹,在外面跟朋友蛮横,该举手之劳的时候又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子,这种行为在人道上是吃不开的,在修行道上就更难走下去了。
『得闻我名。专念受持。』药师佛发愿在将来证得菩提的时候,对于以上情况者,只要听闻我药师佛的法号,听闻我的圣号,一心专念受持,专心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念佛号就像母忆子一样。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出门在外打工,当爹妈的在家吃不好睡不好,妈是一颗慈悲的心,每天为儿祈祷。如果信佛的妈那就更了不得了,一天三次烧香拜佛,为儿女求福报,所以做父母的人,她的心是操不完的。念佛学佛的心就是这颗心,大家能把这颗心找到了,修佛就有望了。
要是母行千里儿不愁,这种念佛方法叫一心三用,这个绝对不灵了,佛法再好都成了假的了。没有用慈悲心念,如何能感应到阿弥陀佛?别人用慈悲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他种种的预兆和梦,体现在世间上,办事情非常顺利,家庭和谐、和睦,体验到了阿弥陀佛。
很多人不用慈悲心去念,没有专心去念阿弥陀佛,没有专心去念一部经。他没有反应就开始烦恼,怎么修了半天都没有反应?他不懂得用慈悲心,又没有一个师父带,也没有善知识教,所以就很难办。
专念受持是专心一致,不能一心二用的念诵我的圣号。受之于身、行之于心、持之于心,就是身体力行专心一念的诵我的名号。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